close

圖片來源: Katy Davis

 

『青菜蘿蔔,各有所好』是耳熟能詳的俚語,

意指:每個人喜歡的可能不同,我們要能夠接受。

對於兒童來說,這是在情緒發展中的『情緒理解』元素,

除了了解自己的情緒產生原因外,

還要能夠去了解別人的發生情緒的原因,

並且能夠關懷及同理別人的情緒。



 

然而,由於現今社會少子化及重視學業的情形,

導致兒童與同儕互動遊戲的時間減少,

多數時間是獨自玩,

少了理解別人情緒的經驗。

印象中,我小時候在做完功課後,

就是和弟妹跟鄰居小孩一起跑來跑去,

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在課後是有滿滿的課程。

又在幼兒早期時,由於擔心孩子容易過敏或生病,

當孩子在探索環境時較容易緊張兮兮,

孩子少了足夠、多元的觸覺體驗,像是,玩沙、玩黏土等等,

可能導致觸覺較為敏感,反而喜歡重壓、大力碰撞,

但對觸覺沒有過度敏感的人來說,較喜歡輕碰而非重壓,

因而造成同理心的發展受到影響。

 

提升情緒理解能力並不難,

但須先了解情緒理解的發展階段:

3歲的幼兒可以在正向情境中推測主角會高興,

4歲的幼兒可以成功指認一些負向情境所造成的情緒,

5歲的幼兒多數可以根據別人的內在想法推測他人的感受。

我們可以透過情境圖卡、繪本、動畫等媒介,

最初階段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緒原因,

當孩子理解別人情緒原因能力增加後,

接著,可以反問孩子,『如果是你,你會有什麼想法?』

我們也可以故意講出和孩子不同的感受,

讓孩子瞭解:原來每個人可能想的不一樣!

 

而當生活中遇到孩子不理解別人情緒的原因時,

別急著大發脾氣,先提供孩子2~3個選項,

讓孩子試著猜測看看別人的想法,

並引導孩子如何處理,

透過正向、成功的情緒理解經驗,才會有所幫助。

不然,當我們發完飆,孩子還是搞不懂剛剛到底怎麼了!

 

此外,若孩子疑似有觸覺敏感的問題,

建議可以先向專業的兒童職能治療師請教,

透過降低觸覺敏感,可以避免孩子的同理心發展受到干擾。

 

情緒理解的發展除了透過大人的引導外,

也要提供兒童在異齡團體中互動的經驗,

讓孩子有適當的模仿及學習的對象,

透過經驗的累積及自身的發展,

孩子的情緒理解能力會越加成熟!

更詳細的文章內容請參考台安醫訊第232期:https://www.tahsda.org.tw/tahnewsletters/eBook/232/mobile/index.html#p=15


 

相關影片:The RSA-Brené Brown on Empathy

講者: Dr Brené Brown              動畫: Katy Davis 

原版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Evwgu369Jw&t=0s

繁中字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-AfeaRD_IA

 


 

如果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下面留言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ke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