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繪本-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!/賴馬


近年來,有情緒困擾的孩童日益增加,
原因有很多種,
學業、才藝學習的比重增加,
沒有足夠的社交互動經驗,
受到3C盛行的影響等等,
導致孩童在情緒發展上較弱,
進而產生了情緒困擾的情形,
常常亂發脾氣,一發不可收拾,
我們可以如何協助孩童的情緒發展呢?

完整文章在臺安醫訊105年11月(225期)。
電子書連結:https://www.tahsda.org.tw/tahnewsletters/eBook/225/#p=12




有「情緒」是正常的,情緒會有正、負向,但不能夠直接跟好或壞畫上等號,
而是因應情緒而表現的外顯行為是否能夠讓別人所接受或期望的。
好的情緒控制並不是與生俱來或是一蹴可及,除了大腦的發展外,
還需要足夠且適當的經驗累積及他人的引導

除了發展及經驗累積會影響情緒控制外,下列問題也可能造成情緒控制不佳的情形:

1. 觸覺較為敏感:
觸覺的感受與情緒穩定度及會與能否抑制外在環境的干擾有關,
當觸覺感受較為敏感時,容易感受到環境中細微的變化,
特別是在人多、環境吵雜的地方,當氣溫溫差大或潮濕時,情緒起伏會更為明顯。
觸覺較為敏感的孩子,在有情緒時,觸覺感受器會過度反應,導致難以平靜下來,
因此不適合在當下直接溝通,反而轉移至相對安靜的地方,
讓其先冷靜3~5分鐘,再跟孩子討論,較能減少衝突的擴大。
此外,觸覺敏感的孩子反而喜歡大力的擠壓或擁抱的感覺,
因此在有情緒當下,孩子想要擁抱或碰撞大人身體時,
可以提供擁抱及大力擠壓的感受,能夠使兒童的情緒平穩下來。

2.情緒強度不合宜:
情緒的強弱與內在想法及個人經驗間的衝突有關,當衝突越大,情緒的強度也會越大,
然而情緒是種主觀感受,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件的情緒強度不一,
可能導致對於大人而言是件小事,兒童卻反而過於在意,而有強烈的情緒起伏。
我們可以使用情緒溫度計或量表,引導孩子察覺自己目前的心情大約是在幾度或幾分,
同理孩子自覺的情緒強度,並提醒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,多少程度的情緒是比較好的,
且可以如何表現情緒比較適切,而不是希望孩子不可以有情緒。


3.因應策略不佳:
四歲前以外在控制為主,四歲後開始轉為內在控制,能夠使用習得的策略去調節情緒,
當策略較少或不曉得該如何使用時,就容易被認為是在亂發脾氣或者有情緒問題。
因此當孩子有這樣的情形時,不是去責罵或處罰孩子,
而是引導孩子可以如何做並帶著孩子實際操作及有成功的經驗。
此外,壓抑情緒也是內在控制的一個機轉,但若孩子過度壓抑情緒,
較少情緒反應或不願意說明原因時,也需要加以注意,避免衍生心理健康問題。


情緒是與生俱來的且沒有好壞的,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感受,
只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反應是不是我們所期待的。
當孩子像是噴火龍時,先不要急於要孩子「去去,情緒走」,
而是先同理孩子,給予孩子緩和情緒的時間,再引導孩子該如何處理會比較厲害。
增加孩子控制情緒的經驗及技巧,隨著發展及生活經驗的累積,
孩子操作情緒控制台的能力會越加成熟,變成小火龍的頻率也會逐漸減少噢!



如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噢!

arrow
arrow

    keke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