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-1FH0132515a4.jpg

 

 

前幾天上課時,有個小一的孩子因為玩比賽遊戲輸了,

就一邊大哭到躺在地板,一邊大喊著為什麼每次都我輸了,

雖然在心中無奈地想著:你哪有每次都輸啊~

但還是想辦法引導到讓他破涕為笑......

 

記得小時候當我跟兄弟姐妹玩遊戲時,

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,

『輸了又沒關係~!』、『輸了有什麼好哭的?!』

當贏家時覺得『對啊,輸了又沒差』,

而當輸家時卻覺得世界都崩盤還要被說沒關係。

 

然而,輸了真的沒關係嗎?

 

其實,生物都有競爭的本能,

當你贏的時候必然有喜悅之情,

輸的時候也理所當然會有憤怒、不開心的感受,

因此輸了絕對不會是是件沒關係的事。

 

孩子對於輸贏的經驗是透過生活中的各個情境練習而來,

一開始對於輸贏並沒有概念,

且大人都會協助成功較多,

但隨著年紀的增加,

對於輸贏的概念建立,且開始有更多同儕互動生活,

大約在五歲時會進入到『挫折忍受度』的發展階段,

開始會想要找人比賽,而且一定非贏不可,

然而因情緒控制及調節策略尚不成熟,

當輸了時的情緒反應常常一發不可收拾,

甚至是還被罵亂生氣、搞破壞,

導致孩子會越來越不想輸,

也可能在日後會有『輸了就算了』的消極心態,

像是未來在考試時會覺得考不好就算了的反應。

 

因此可以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好的挫折忍受度呢?

 

1.大人要先深呼吸避免自己發脾氣,且能夠控制遊戲輸贏。

2.接著可以先挑選孩子較為喜歡、有興趣的遊戲(遊戲時間不宜太久),

3.在第一次嘗試時讓孩子當第一名,接著慢慢讓他當第二名,

再逐漸讓其當最後一名。(練習到勝率50%能合宜地表示情緒即可)

 

此外,必須讓最後一場遊戲是讓孩子獲勝,讓其有正向的經驗,

因此有時我會先跟孩子說明要比賽幾次再結算成績,

透過規則的建立,增加孩子的配合度。

挫折忍受度的練習並不是讓孩子認為失敗都無所謂,

而是可以了解輸了可以再嘗試或調整,讓自己下次可以表現更好。

 

在過程中,若孩子因輸了而有過度情緒反應時,

像是:大哭大鬧、破壞規則、亂丟玩具、打人等等,

建議可以使用以下步驟

1.先協助說出孩子的感覺:我知道你覺得輸了很生氣,氣到不想再玩了!

2.傾聽孩子的想法,並給予同理:為什麼每次我都輸、為什麼我都拿不到好的卡片

-->歐~輸了好多次真的好討厭噢、噢對啊為什麼卡片都躲著呢?等等回應,

雖然有時候孩子講的不是事實,但不需要過於去討論。

3.提供情緒調節策略及遊戲策略:例如可以先休息一下、喝個水再玩或者可以哭一下,

遊戲策略則像是:下回遊戲由輸的人開始或者跟其他人合作等等,

而在孩子願意失敗後再嘗試時,別忘了要讓他勝利噢!

待其之後對於挫折忍受度有所提升時,

就可以不用在每次輸了後都贏~

此外,在遊戲結束後,建議可以引導孩子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,

並協助孩子試著練習若下次輸的時候應該如何說出自己的感覺,

及可以如何讓自己之後的比賽可以獲勝的方法,

將更能提升挫折忍受度及情緒調解的效率噢!

 

孩子的行爲被後會有其原因所在,

試著多以孩子的角度看待,

將能幫助孩子的發展及減少衝突的發生。

 

也別忘了,『輸了是件有關係的事!』

 


 

如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下面留言噢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ke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