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634805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“image: Freepik.com”

當孩子有情緒時是不是經常一哭二鬧三躺地呢?

平常講話都伶牙俐齒的,但只要一不開心時,表達功能就整個失靈了,

不是大哭大鬧、大吼大叫的喊『我不要』,就是直接躺地不起不願配合,

就算大人好聲好氣的請孩子用『説』的表示心情,卻還是徒勞無功。

孩子是真的不願意好好的表達情緒,還是無法呢?

 

在學會表達情緒前,需先認識自己的情緒,

當我們能夠分辨自己當下的情緒,才較能合適的表達情緒。

雖然孩子在3歲前已有基本的情緒感受,

像是開心、生氣、難過、還怕、驚訝、討厭、害羞等情緒,

但大多數的3~4歲孩子在分辨情緒後能夠表達的情緒詞彙僅有開心、生氣或難過,

開心代表所有開心的情緒,生氣或難過則代表不開心的情緒,且可能無法說出完整原因。

因此當有情緒時,孩子真的很難好好的表達當下的情緒。

 

以下提供三個方法,請爸媽帶著孩子跟著做,提升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:

1.辨識情緒

爸媽可以準備一些表情臉譜照片,

或拍下家中成員的各種表情,與生活貼近的較為適合,

亦可以使用繪本,選擇有人臉圖案的較為合宜。

一開始先帶著孩子分類或配對這些臉部表情,

再搭配合適的情緒詞彙來形容表情。

除了基本的開心、生氣或難過外,

害怕、驚訝(嚇一跳)、討厭、害羞等常見情緒也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分辨。

若孩子只能夠說出開心或不開心,則先練習生氣跟難過的詞彙即可,

避免同時教導太多詞彙,反而導致混淆的情形。

2.覺察情緒

當有較多的情緒詞彙時,則可練習將情緒詞彙與情緒做連結。

可以使用繪本或圖卡讓孩子說出圖中角色的心情及原因,

並詢問孩子如果是他的話會是什麼心情,

建議爸爸媽媽一起回答,將能提升孩子的動機,

及讓孩子更加認識他人的情緒。

而在覺察情緒時,孩子與大人的情緒可能不太相同,

例如:『爸爸答應假日要去兒童樂園玩,但下雨了不能去』,

孩子會覺得很生氣,但大人會覺得又不是故意的,有什麼好生氣的。

當遇到此狀況時,避免先否認孩子的答案,應同理孩子的感受,

再告知他爸媽的想法,才能夠減少孩子因為覺得不被理解而不願意表達。

3.表達情緒

當孩子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時,即可練習使用較為完整的句型描述情緒及原因。

一開始可先使用『我覺得…』句型,

像是:我覺得很開心,因為有禮物或我覺得很生氣,因為不能出去玩。

剛開始先讓孩子嘗試說出繪本中人物或生活中他人的狀況,

而爸媽也應於生活中多使用此句型表達自己的心情,讓孩子有正確模仿的經驗。

而在情緒當下時,孩子的控制能力還不成熟,有時無法使用學過的技巧,

建議當下先協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及想法,或準備幾張表情圖卡讓他選擇當下的心情,

等他冷靜後再跟他討論並練習描述剛才的情緒及原因,

而當孩子有試著說出心情時,別忘了先鼓勵孩子。

 

情緒表達的合適性並非對孩子耳提面命就能夠習得,

而是經由生活中的體驗及不斷的練習才能夠逐漸養成,

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成熟,

甚至連大人也都在學習如何合適的表達心情,

像是當孩子不配合時,如何能夠優雅冷靜的表達瀕臨爆炸的情緒。

所以,先別急著責怪孩子的行為,帶著孩子一起練習,學習如何更好的表達情緒吧!

 

(本文轉載自何嘉仁幼兒園親職聯絡簿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ke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